不知道从哪一天起,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5G儿童”。
所谓的“5G儿童”,就是出生在5G时代的孩子。这些孩子每天嘴巴里的话就是,“鸡你太美”、“你这个老6”,满嘴都是三俗网梗。
还有的孩子,还不到4岁,就问妈妈,你知道恐龙为什么灭绝吗?因为你看视频不点赞!
央视网曾经就当下的5G儿童问题发出过痛心疾首的评论。
一些网友表示,不必大惊小怪,我们小时候虽然没有手机视频,不照样嘴巴里也少不了烂梗?
然而,以前的烂梗即使再多,孩子们在家长面前依然是有分寸地正常表达,所谓的烂梗,也大多只是在孩子们之间流传,而当下的烂梗,已经让家长们苦不堪言。
而且,我们稍微反思一下,以前的烂梗流行,是真的没有影响到你的学习和成长吗?如果你小时候有足够的能力屏蔽这些烂梗,会不会现在是另外一种人生?
我们知道,烂梗首先影响的是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管是当今的5G时代,还是以前没有手机的时代,嘴巴里烂梗不断的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词汇量贫乏得吓人。
有些孩子,绞尽脑汁凑不出字数的时候,就会把烂梗写进作文里。甚至有的孩子已经分不出书面语和网络用语的界限。这样的情况,怎么能不让家长心焦?
就算随着孩子的学习成长,逐步能够分清楚烂梗和书面语之间的区别,但是书面语的积累严重缺乏,他的作文成绩会是怎样的呢?
我认为,网络烂梗毁掉孩子的语言能力,这只是表象,深层次的危害,我们或许从未思考过。
央视网怒批“5G儿童”:网络烂梗毁掉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语言能力。
一:直观影响:网络烂梗如何毁掉孩子的表达能力
经常说烂梗的孩子,表达的语言,往往缺乏准确性和清晰度。比如,带孩子去爬山,爬到山上,孩子会说,累得一批;看到日出很美,就说好看得一批。这样的表达,毫无美感而且完全无法表达内心的情绪。
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经常使用烂梗,孩子的表达会缺乏灵活性和逻辑。他们依赖于固定的表达方式,不管是什么样的背景下,都是这几个固定的语词。
在很多情境下,如果没有足够精确和灵活的词汇,别人就很难听懂他要表达的是什么,从而造成各种误解。
一个具备良好表达能力的人,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候,用词是简单准确的。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的受众,来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他们不会依赖已经形成的各种容易让人产生各种偏见的词汇,以准确高效地输出自己的观点。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真正善于表达的人,往往是对烂梗和口头禅深恶痛绝的。
二:深层次危害:毁掉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成长机会
经常使用烂梗,让孩子的思维模式固定了下来。不管是发生什么样的情况,他们会习惯性的寻找烂梗来表达。
寻找烂梗来表达,是最简单不用动脑的方法。因为清晰准确的表达,需要孩子对当下的事情首先进行思考,甚至他要从多种角度来琢磨,不然出口的话语,可能因为表达不够全面、立场角度不同而被他人嘲笑辱骂。
说烂梗往往没有这样的风险,因为烂梗大多只能表达情绪,无法输出足够的信息,这样不仅可以掩盖自己的无知,而且还能因为同样喜欢说烂梗,而形成“烂梗”圈子。
“烂梗”圈子往往会派生出更多的烂梗。这样使用烂梗同时也意味着过度依赖他人的思维和观点。他们不再积极进行思考,寻求自己的认知增长,而是简单盲目地重复着这些语词。
《乌合之众》里有这样一个观点,同样佐证了这样的事实:人到了某个群体中,智商就会显著降低,不论他是什么学历。因为为了获得认同,他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安全感。
回避事实和真相,避免思考,快乐建立在感官的浅层愉悦之上,安全感来自于依附于集体的幻觉。
这种爽感显而易见,能够轻易获得,但它的危害却藏在令人难以察觉的背后。直到成年后认知和成长停滞不前,却仍然认为年少时的举动对成年后的自己毫无影响。
既然网络烂梗有着这样那样的危害,那就让孩子完全与网络隔绝吗?
个人认为,对于小学的孩子,可以完全杜绝手机。因为这个年龄,正是培养人一生的阅读和学习习惯的时候,没有手机,不会用网络,并不会让孩子未来输掉什么。
从初中开始,可以给孩子适度使用手机。观察他是把手机当作一个工具,还是彻底迷失在手机里。
一般来说,从小培养出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的孩子,即使是玩手机,依然能够做到足够的自律。
你见过嘴上离不开“网络烂梗”的孩子吗?
今日头条
https://ml.huijiala.com/url-4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