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教师课前,总要钻研教材,精选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思考学生学习方法,决定教师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和设计课堂练习,而备课则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师整体素质的具体表现。备课一定要切合教学实际,一定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一定要前后联系,逻辑性强,一定要突出重点和难点,一定要层次清晰,过渡自然。教师的备课应从以下七个方面多下工夫:
(一)明确的教学目标
目标准确是指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同时满足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不能低标准也不能高不可攀。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以教学课程总体目标为基础,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内容,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过程设计的基础、课堂教学的总体指导思想、课堂的起点、开展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确立了具体而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一是认真研究教材,把教学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确立了本节内容的教学计划,即让学生获得什么知识,养成什么技能技巧,达到什么熟练程度,能运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双基目标。二是要思考通过讲授这类知识应发展学生什么样的思维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应达到什么目的等。三是要思考通过讲授这类知识,要给学生以什么样的思想教育、养成什么样的优良品德、渗透思想教育需要什么等问题。最后是考虑哪些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及何时有必要进行创新教育,而这恰恰是课堂教学的主旨。
教学目标设计尽量做到言简意赅、字斟句酌。主要考虑三项内容:一是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主要是了解……理解……掌握……会用……(立足于让学生学会);二是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是在……过程中(达到)……(目的),(立足于让学生会学);三是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主要是培养……(帮助)学会……(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二)鲜明突出的教学重点难点
几乎每一堂课都有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一般情况下,一堂课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是这节课教学的重点,而学生理解与接受中的难点是教学难点。如何才能做到课堂教学的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一,教师一定要抓住重点与难点教师在确定了教学内容后,应该认真思考一下:经过教学应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什么知识,重要的关键性知识是教学中的重点,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什么困难,学生不易理解且易犯的错误是教学中难点。二,思考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确定了重点难点后,教师还应该思考:在教学中如何联系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呢?怎样与学生已有的旧知相联系?最后制订了详细可行的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并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备课,既要准备好教材,尤其要注意综合分析,正确地对待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能力,将其贯彻于备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激发全体同学的学习热情。《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它不仅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同时也给教师的备课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在这一新的形势下,教师备课一定要做到科学有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富有创新精神。我觉得其中应该把人放在整个教学环节的第一步,也就是让备好学生成为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人”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在某种意义上得由老师来帮助养成。作为老师要尊重“主人”,尊重个性差异,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备课时,应该研究学生,应该将所有学生的状况准备进教案,应该强调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也应该考虑学生上课可能出现的状况。这些内容不仅要利于学生能够自己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也适合学生能够和教师,同学进行合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探索中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从而使课堂上大家都能得心应手,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最大化,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我们的全部教学工作都将出现崭新的局面。
(四)思路清晰、有条不紊的教学步骤
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之后,还必须兼顾教学步骤安排,使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教学过程中主要环节:1、回顾旧课、评价激励2、引入新课、明确教学任务3、研究新课、共同探索4、例题解析、培养能力5、同步练习、当堂合格6、课堂小结、质疑问难7、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五)强调课内课外的结合
备课也应注重课内外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和学生一起,靠他们独立的动手活动,练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用学生的视野来设计教学思路、预测他们可能出现的思维活动、设计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前让同学们参与到准备工作中去,由同学们对文本进行预习,并自行搜集相关材料(例如实物,图片和数据),自制相关学具以及设计学习方法。这一过程既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又可以让教师对学生需求进行预判、对学生已有水平与情感状态进行把握、对学生“已有发展水平”进行把握,从而让教师备课时更多地站在学生学的立场上思考教学方案、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六)讲究实效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应注重实效,为了确保学习活动不致于流于表面,确保课堂学习交流高效,教师组织与指导工作是至关重要的。第一,合理分工才能达到协作的目的,特别是在学习内容比较丰富的活动中。第二,活动安排应有水平。传统课堂中还有师生之间的沟通,老师在课堂中还会问到约5, 7个或者8, 9个同学,但是参与沟通的同学太少,究其原因就是活动层次不多,无法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无法满足每个同学的沟通需要,于是新课程小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就出现了。从小组学习的层次看,第一层次为若干人,保证每一个学生的交流;第二层次为小组选出的代表向全班交流,目的是纠正交流中的偏颇,强化正确的信息,及激励学生成长;第三层次视情况需要与否安排教师的讲评,进一步强化正确的信息。在这3个梯度的作用下,沟通基本上达到“网状”覆盖,既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沟通和学习,也能确保这种沟通和学习取得成果。所以备课时,老师应该从组织分工学习与分组合作学习两方面精心布置,同时也应该从调动每个同学完成分工合作任务,从听取与挑选优秀学生参加第二层次交流等方面努力。
(七)课后反思
课前预习很重要,但是课后复习、二次备课对教师专业成熟和提升更为有利。备课的价值不只体现在为课堂教学做铺垫,体现在作为一名教师教学思想,方法的轨迹记录上,体现在教师对自身的了解和对教学经验总结上。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一旦放开,真正活起来,就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
教师将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于课下,理性分析其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以及学生表现,教学成败等情况,并通过反思,体验与感受,便有助于自身经验的总结与积累,从而形成能够适应教学变化并卓越地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与能力。
教学后记主要包括(1)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反思的主要内容有
(1)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
(2)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了吗?通过什么方式转化?
(3)有没有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
(4)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
(5)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
备课最主要的还是写教案,教案编写的基本格式:
(1)课题
(2)课型(说明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3)教学时间(说明需几课时,属于第几课时)
(4)教学目标(或称教学目的要求)
(5)教学重点(说明本课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6)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7)教学方法(说明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方法)
(8)教学媒体(或称教具准备)
(9)教学流程及说明(或称教学过程,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措施及时间安排等)
(10)板书设计
(11)作业处理
(12)教学反思。